台鐵35H1000型煤斗車介紹
Introduction of TRA Series 35H1000 Coal Hopper Car

 

製造廠商

台灣 台鐵台北機廠
製造輛數 212輛* (1992年在籍輛數)
製造年份 1959~1969年
國音電碼 ㄡㄍ
車輛皮重 15.95~16.40噸
換算噸數
空:16噸
重:52噸
載  重 35噸
載運容積 42.35立方公尺
行走裝置 TR-82型
軔機裝置 KD氣軔裝置;手軔機
最高車速 60 km/hr
最大尺寸
長:10,050 mm
寬:2,720 mm
高:3,365 mm
換算車數 1.5車
備  註 -
 
Introduction / 車輛介紹  

引進概要

1959年至1969年間,為因應台電林口與深澳火力發電廠運煤需要,遂由台鐵自行購買材料,並交由台北機廠組裝新型35噸石斗車,其中主要包含中美基金貸款購料用於林口火力發電廠使用的60輛,於1966年7月25日完工,以及林口火力發電場所需的70輛煤斗車,於1969年1月9日製造完成等,前前後後一共製造了250餘輛,為台鐵史上輛數最多的煤斗車。其車輛編號上,並不接續25H150型,而是命名為35H1000型。其載重噸數增加10公噸,因此在車體長度部分較25H150型長,為10.05公尺,載運容積亦增加至42.35立方公尺,奠定台鐵新一代煤斗車的基礎。

△瑞芳站內的35H1149號。

△同屬35H1000型的35H1254號。

行走裝置並採用日立製作所生產的C-1型轉向架,由台鐵編為TR-82型,並於後來 整修後更換為RCT軸承轉向架;其軔機則使用KD氣軔裝置,並於後端設有手軔機設備。本型車製造完成後因車輛總數較多,長年以來均為林口及深澳電廠的運煤主力,然而由於部分車輛較為老舊,因此在後來新型煤斗車增備後多遭到報廢除役的命運;剩餘車輛則是在2007年深澳電廠不再使用鐵路運煤後,改用於北迴線用來輸送石碴等貨物。然而由於煤斗車屬於高邊設計,因此運用載運石碴時重心較高,極易產生安全疑慮,因此在新型敞車與石斗車出現後,35H1000型運用空間則是大幅萎縮而遭到報廢,並且於2014年時僅存13輛在籍,當年風光已不復見。

參考資料:客貨車概要、台鐵車輛八十三年、台灣鐵道印象、台灣鐵路火車百科、台鐵機貨車概況表

最後修改:2016.01.31

Computer Graphics / 形式概要  

左側:

右側:

本圖為1959年後陸續製造的35H1000型煤斗車左側外觀,最大特徵為車長增加約1.5公尺,因此載重可達35噸。其車側下緣設有可開啟之洩料門,洩料門操作桿則設置於斗體兩端,並且於兩端設有洩料門齒輪等裝置;其車下KD氣軔裝置之動作閥與輔助風缸設置於靠近後端轉向架處。

本圖為35H1000型的右側外觀,大致與左側相同,但手軔機裝置設置於本側後端,因此設有手軔機之轉盤。其車下氣軔設備之軔缸等設備較於靠近後端轉向架。其行走裝置起初裝用的為TR-82型平瓦軸承轉向架,但歷經整修後,後來所見者也有更換為RCT軸承轉向架者。

 


 Train Collection ©Kashiwa,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頁最佳解析度:1920*1080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意見反應 / 本網頁圖文等資料如要進行任何使用,請先詳閱資料授權條款

 

inserted by FC2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