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EMU300型電聯車
TRA EMU300 Electric Multiple Unit

 

EMU300

 Tzi-Chiang Ltd. Express

   

製造廠商

義大利 SOCIMI

 (SOCIETA' COSTRUZIONI INDUSTRIALI MILANO)

機電製造 英國 BRUSH TRACTION
最大出力 928 kW / 1,243 HP
    10,600 kgf
軔機形式 Westinghouse West Code
引進年份 1988~1989年
改造輛數 8組24輛
營運速限 120 km/hr (EMU自強速)

最大尺寸

 
 
 
20,000 mm
2,880 mm
3,880 mm (車頂) / 4,170 mm (EP降弓)
編組方式  
 
   

<

 
  EMC300 EP300 EM300  
●●

●●

○○

○○

●●

●●

①左側 右側② 右側②
皮重 49.7噸 42.44噸 49.7噸  
座位 44位 52位 44位  
   

>

 
  EM300 EP300 EMC300  
●●

●●

○○

○○

●●

●●

①左側 ①左側 右側②
座位

最多可以5組15輛總控制運轉

 
   
Side View / 車輛側面  

Introduction / 車輛介紹  

引進概要

△EMU300型1988及1989年的SOCIMI原廠銘板。

1980年代中期自強號需求大幅增長,台鐵雖已訂製EMU200型11組33輛的卻仍感不足,因此台鐵再次招標採購8組24輛的自強號電聯車,並由義大利SOCIMI公司得標,其中除車體機械為SOCIMI米蘭廠製造外,電氣設備 則是由英國BRUSH公司Loughborough廠負責生產 。本型車台鐵命名為EMU300型,包含了設有車長室的駕駛馬達車50EMC300型8輛,編號50EMC301~308號;電源動力車45EP300型8輛,編號45EP301~308號;以及另外一種駕駛馬達車50EM300型8輛,編號50EM301~308號。

1988年時,車體部分已在義大利米蘭製造中,並在該年陸續裝配機電設備,年底時便開始出廠,分批運抵國門進行試車工作。然而, 就在1989年EMU300型的最後3輛(EMU308)運送抵台後,義大利SOCIMI原廠卻驚傳倒閉。雖然如此,本型車還是如期於1989年6月啟用,並且在1989年9月2日的改點中,增開了由該型車所行駛的直達及半直達自強號列車,其中 經由海線的1019次更是以3小時47分便可跑完北高全程,又再度打破了原本由EMU100型所保持的紀錄,即便是後來引進的推拉式自強號也無法超越 ,這樣的最短運轉紀錄直到2016年後才由TEMU2000型普悠瑪號超越。

參考資料:台灣鐵路百週年紀念、自強號電聯車運轉手冊

最後修改:2017.12.18

技術規格

△EMU300型設備箱及斷路開關面板上的英國BRUSH原廠銘板。

設計規範上,EMU300型和EMU200型同樣使用3輛1組的規格,因此車輛調度、編組也較EMU100型具有彈性。而在機電設備上,本型車採用英國BRUSH製造的機電系統,同樣採用閘流體全相位控制,每輛馬達車均設置4具TM2101型116kW之直流牽引馬達(單一轉向架2具),單組並由兩輛馬達車組成,總計單組連續定額出力可達928kW(1243HP)、牽引力可達14700kgf,為自強號電聯車中最高者。 本型車原始規範也具有速度自動控制功能,但因機械設計問題,於1990年代初期將速度控制停用改為牽引力控制 ,以減少維修困擾至今。在性能數據上,本型車低速加速由0至50km/hr之平均加速度為2.92km/hr/s,均較EMU100型與EMU200型為佳;由0加速至120km/hr之平均加速度則為0.97km/hr/s。

至於在軔機系統設計上,本型車也仍舊採用西屋西碼(West Code)電控軔機, 並同樣採用單元式軔缸以及設有一套自動軔機及三動閥之系統,與EMU100、200型採用之系統大致相同;但本型車於1998年更換轉向架後,改裝停留軔機系統,與EMU1200型使用手軔機有所差異。

△EMU300型馬達車左側之主控制裝置外觀。

△EMU300型馬達車右側之主控制裝置外觀。

△EMU300型車側之股風機進氣口。

△EMU300型EP車下之主變壓器外觀。

△EMU300型EP車上之集電弓,同為英國Brecknell Willis所製造。

△EMU300型EP車下的西屋製主風泵,以及軔機控制單元(BCU)。

本型車剛引進的幾年,正值台鐵努力想提升西部幹線自強號列車的速度,以試圖減少台北、高雄間的運轉時分的時代 ,因此本型車早年多半維持長時間高速運轉;不幸的是,1990年代中期,EMU300型的轉向架更多次檢查出軔缸與架框之間有裂縫危及行車安全,在多次修補仍無法有效改善的狀況之下, 便停駛了由本型車所行駛的直達班次。考慮到當時EMU300型車齡尚輕,因此在1998年時台鐵委由唐榮施工更換為ADtranz製的P3-22與T3-22型轉向架並採用日製的空氣彈簧, 以徹底改善轉向架瑕疵。至今,本型車在七堵機務段及台北機廠不斷改善組件與尋找替代品的情況下,已鮮少發生重大故障事件。

△目前保存於苗栗鐵道公園的三百型原廠轉向架,係因軔缸吊掛設計瑕疵而遭到全面替換。

△300型原始轉向架銘板,為SOCIMI於1987年所製造之14TWNSB型。

參考資料:台灣鐵路百週年紀念、自強號電聯車運轉手冊、 動力車詳表、各期鐵道情報

最後修改:2017.12.18

車輛外型

EMU300型的外型是被鐵道迷公認,最具有「速度感」的一型自強號電聯車,尤其是駕駛車端面略微傾斜,車體下緣斜切向內,更是不知吸引多少車迷的目光!而就與EMU200型相似的部分來看,EMU300在駕駛端面上同樣設有四盞大燈、兩具尾端標示燈,駕駛窗上也有「終點顯示器」和「自強號」的車種顯示;而在車輛側面上,這兩型車在車窗車門的配置方式都十分相似,不過EMU300型的馬達車在局徽旁則是多了一組散熱口。至於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設計者所呈現的「風格」—「Style」,因此即使台鐵開出的規格相當,兩型車的不同之處還是不少,如風檔外型、大燈燈罩的細部設計、駕駛車窗、車頂配置、排障器等等。

 

 

△風檔為黑色塗裝的駕駛端面外觀。

 

△風檔使用黃色塗裝的駕駛端面外觀。

△EMU300型前端右側外觀,其端面略微傾斜為其一大特色。

 

另外,EMU300型最早的塗裝也十分具有特色,縱使駕駛車前方也塗有黃橘警戒色,但經由SOCIMI工程師巧妙設計、嚴選塗色,以及SOCIMI獨特的板金烤漆技術相互搭配之下,EMU300的原廠塗裝整體看起來非常高雅,不輸早年的EMU100型 。只不過在陸續檢修以及重新上漆之後,今日的EMU300型在後來塗色上已失去原廠時期的特色。 另外,在2008年由秦陽所進行的改造工程中,除將原本的上下台門樣式由手折門變更為車長聯控滑塞式自動門外,原本位於車門上的布幕式終站指示器也一併變更為類似太魯閣號所用的LED終站指示器 ,並且調整設置位置於靠近車體中央處;除外因應聯空自動門設備所需,因此也在各車之車端部分加裝自動門控制設備,並且於端面下方增設自動門控制跳線。

△EMU300型原始之終站指示器樣式。

△改造後之EMU300型採用的LED終站指示器。

△EMU300型原始之手折上下台門。

△EMU300型改造後使用之滑塞式車門。

參考資料:自強號電聯車運轉手冊、各期鐵道情報

最後修改:2017.12.18

車輛內部

EMU300型早期既然被台鐵定位為招牌列車,當然在內裝上也具備一定水準。首先該車使用密閉式的行李架,及在行李架上設有閱讀燈和個人節風器的設計, 皆與EMU200型的規格相同;另外,EMU300型早期也採用座椅和行李架框相同的配色,其中EMC、EM車為綠色,EP車則為橘色,並在窗旁懸掛著米色窗簾為其一大特色;除外,此車在車壁及走道上還分別設有「壁毯」及「地毯」,廣播系統 人工播音的開啟聲也極為特別;其車內通道門也採用紅外線感應開關,只不過EMU300型的通道門「極為敏感」甚至有些「神經質」,只要車輛稍微晃動就會自動開啟, 其動作的氣壓聲也略嫌吵雜,成為本型車乘坐上較為不適之處。

 

 

△EMU300型馬達車目前之內裝,除行李架仍為原廠之樣式外,地毯與座椅絨布已更新。

 

△馬達車拆除壁毯後之座椅概觀。

△近期之馬達車座椅與遮陽布樣式。

 

 

△EMU300型電力車之內裝,採用橘色之行李架,並仍使用紅色之地毯。

 

△電力車拆除壁毯後之座椅概觀。

△近期之電力車座椅與遮陽布樣式。

 

 

△EMU300型改裝哺集乳室後的EMC車內裝,補集乳室位置靠近駕駛室。

 

△位於駕駛室後的哺集乳室特寫。

△EMC車哺集乳室內部特寫。

 

然而經過了10餘年的使用歲月,EMU300型至今在內裝上已有些許的改變,如座椅絨布已更新為藍色,窗簾也已全數更換過,而早期裝用的壁毯也因清潔不易遭到拆除。在2008年由秦陽進行的車門改造工程後,本型車的通道門已由紅外線感應變更為觸摸式開關自動門,上下台門也由手折門變更為車長聯控自動門,以保障乘客乘車安全。然而改造後的EMU300型,車內端牆潢板卻因色調不一致而顯得五顏六色,失去了原廠時代內裝的樣貌。 而為了符合法規所需,2015年本型車也改造加裝哺集乳室,於EMC車內右前方徹去8個座位並增加隔間,使得原本座位數已經不多的本型車再次減少座位 ,客室也因為加裝哺集乳室而顯得略為怪異。

△觸摸式開關樣式。

△EP車行李架。

△閱書燈與節風器。

△可放下之腳踏板。

△上下台門內部。

△玄關附近通道門。

△馬達車之通道門。

△通道防夾感應器。

參考資料:台灣鐵路百週年紀念、各期鐵道情報

最後修改:2017.12.18

車輛造訪

△EMU300型目前裝用的轉向架為德國ADtranz所製造。

EMU300型最早使用的為義大利SOCIMI原廠製的14TWNSB型轉向架,其外觀及機械構造與TR-53型類似, 一次承懸採用圓錐橡皮彈簧,二次承懸則採用空氣彈簧,但EMU300型裝用的為軸距較長的樣式。然而此型轉向架卻於1990年代即被發現軔缸與架框之間有裂縫,在避免危及行車安全的前提下,不得不進行替換。

1997年本型車委由唐榮將轉向架更換為ADtranz製造的P3-22與T3-22型轉向架,其基本形式與TR-52型類似,一次承懸為扇形彈簧、二次承懸為日製空氣彈簧 ,但水平調整桿與架框有所不同,具備一定的行駛穩定性。而原本原裝時代所裝用的氣動式通道門,也在2008年改造門機設備,使得EMU300型的內部已聽不到原本吵雜的氣壓關門聲,以改善客室的乘坐品質。

△EM車所裝用的P3-22a型動力轉向架。

△EP車所裝用的T3-22b型無動力轉向架。

參考資料:台灣鐵路百週年紀念、動力車詳表

最後修改:2017.12.18

車型運用

EMU300型在引進後配屬於當時位於南港調車場的台北機務段,在台鐵的營運規劃中,本型車引進之目的主要做為北高之間的直達列車之用,因此1989年時便開行北高間半直達的1018和1019次自強號,後者並保持北高間3小時47分的自強號電聯車最短行駛時分紀錄。然而在1990年代中期,本型車因轉向架出現瑕疵及推拉式自強號加入營運之後,於是取消了原有的北高半直達列車,改以行駛至中部區域的中短程列車為主,並且加開由台北行駛至基隆的通勤自強號。

直到在1998年替換轉向架後,本型車的運用開始擴及至當時電氣化完工至羅東的宜蘭線,於2000年5月3日改點後開行週五、週六、週日的加班自強號;2001年4月25日改點後,由EMU300型所行駛的1024次自強號更是每日由員林經台北延駛到羅東。

目前EMU300型24輛全數配置於七堵機務段,運用上除平日行駛尖峰直達車由七堵前往彰化,以及假日加開中程列車至中部外; 亦曾開行平日基隆至樹林之間的短程自強號供通勤旅客搭乘。2015年10月15日改點後,則全數開行七堵至中部的自強號列車為主; 並且在2017年9月6日改點後則開行由基隆至中部的自強號列車至今,並長年以3組9輛的運用為主。 2018年3月1日起,本型車逢週日更開行12輛編組的159及126次,為EMU300型後期唯一使用12輛編組的定期運用。

但隨著2021年4月11日EMU300型車軸過熱於中壢站冒火事故,使得本型車運用全數以推拉式自強號行駛,並全數進行特檢,並在2021年11月19日恢復週五行駛之159、140次,但因臺鐵於11月中爆發多起事故,在確保安全營運的前提下,本型車暫時無限期停止運用,也使得2021年11月19日為EMU300型唯一復活行駛的一天。

△行經大山站附近的EMU300型,擔任1015次海線自強號。

△由EMU300型擔任的1015次自強號,行經鳳山溪橋。

△通過山線南勢站的EMU300型。

△改造完車門的EMU300型行經香山站北。

參考資料:各期鐵道情報

最後修改:2021.11.28

Computer Graphics / 形式概要  

△原廠樣式左側。

△原廠樣式右側。

△轉向架改造後左側。

△轉向架改造後右側。

△車門改造後左側。

△車門改造後右側。

△哺集乳室改造後左側。

△哺集乳室改造後右側。

左側:

右側:

EMU300型的EMC駕駛馬達車左側,本型車在車體設計上,於前端設有駕駛台,後端則為上下台門,最靠近上下台門之大窗則為盥洗室;其客室除5大窗外,於前端設有安全門,後端則為可開之小窗。其車下設置之設備與EMU200型駕駛馬達車類似,設有牽引所需之主控制設備、24V充電器、馬達交流發電機組及24V電瓶箱,並且在車體中央設有股風機進氣口為其一大特色。

本型車在原裝時期裝用義大利SOCIMI製造的14TWNSB型轉向架,其外觀非常類似TR-53型轉向架,然而因軔缸吊掛發生裂縫,因此在1990年代末期陸續換裝Adtranz製造的P3-22型轉向架,車側的故障燈也在這個時期變更。2008~2009年後 則是將上下台門從手折門改造為滑塞式自動門,並且將終站指示器變更為LED式並移至後端第一個大窗上,同時於車端增設自動門設備箱;後再於2015年於靠近前端處增設哺集乳室。

EMU300型的EMC駕駛馬達車右側,其車體配置大致與左側相同,其前端為駕駛室,後端則為上下台門。而因駕駛室並未設置於本側之故,因此省略乘務員專用車門;除外,其後端靠近車門處一開始為男用廁所,但隨著盥洗室設備變更為真空式盥洗室,為了放置真空廁所相關設備,因此將後端盥洗室封死。其車下之設備包含牽引主控制器箱,股風機進氣濾網,馬達交流發電機組440V控制箱以及提供盥洗室使用之水箱。

本型車在原裝時期裝用義大利SOCIMI製造的14TWNSB型轉向架,並且在1990年代末期改造為P3-22型轉向架,2000後則改裝行車調度無線電、防護無線電及ATP,因此車頂車下設備略有不同;而在2008~2009年改造之後,除將上下台門變更為滑塞式自動門外,終站指示器也變更為LED式。2015年改造後,再將靠近本側前端的第一大窗處客室內改造加裝哺集乳室設備。

△原廠樣式左側。

△原廠樣式右側。

△轉向架改造後左側。

△轉向架改造後右側。

△車門改造後左側。

△車門改造後右側。

左側:

右側:

EMU300型之EP電力車左側,其車體設計與左側翻轉後幾乎完全相同,其空調機設置於車頂中央,並設置兩部。至於本側重要之車下設備包含三相車側供電插座,主變壓器、主控制裝置箱、110V電瓶及其充電器。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電力車並未設置盥洗室之故,因此車下並未有污水處理槽與水箱設備。

本型車在原裝時期裝用義大利SOCIMI製造的14TWNSB型轉向架,並且在1990年代末期改造為P3-22型轉向架。2008~2009年改造後,除將上下台門由手折門改造為滑塞式自動門之外,其終站指示器則是由靠近車門上方之車端處,變更為靠近車體中段,其設置之位置與右側相較略有不同;除外車端下方處也因應車門控制所需增設控制箱。

EMU300型的EP電力車右側,,其車體設計因未設置駕駛室之故,因此兩端均有上下台門,其車內並未設置盥洗室,而僅有電氣室。其車下重要設備包含24V電瓶及其充電器,主風泵、主變壓器及直流成分控制器箱,其車頂設有集電弓以及真空斷路器,相較於EMU200型之電力車,其集電弓凹折之方向相反,真空斷路器也由橫向變更為縱向。

本型車在原裝時期裝用義大利SOCIMI製造的14TWNSB型轉向架,並且在1990年代末期改造為P3-22型轉向架,同時集電弓下方的故障燈也陸續換裝為新型樣式。歷經2008年車門改造後最大的不同在於兩端之手折門變更為滑塞式自動門,終站指示器之位置也由靠近前端變更為靠近車體中央,並將樣式改造為LED式。

△原廠樣式左側。

△原廠樣式右側。

△EM306號車窗改造後左側。

△EM306號車窗改造後右側。

△轉向架改造後左側。

△轉向架改造後右側。

△EM306號轉向架改造後左側。

△EM306號轉向架改造後右側。

△車門改造後左側。

△車門改造後右側。

△EM306號車門改造後左側。

△EM306號車門改造後右側。

左側:

右側:

本圖為EMU300型另一端之馬達車左側外觀,基本上EM車相較於EMC車的差別,僅在車內未設有終站指示器之控制設備,其餘不論車體設計或車下設備則幾乎完全相同。 其中EM306號的左側外觀與其他EM車相同,兩者僅在右側略有差異。

EMU300型的另一端駕駛馬達車,除未設有車長室與終站指示器控制設備外, 其餘大致與EMC車相同。其中EM306號在事故整修後外觀與其他EM車相較略有差異,其右側客室的可開窗變更為不可開,窗框材質則類似EMU200型,為金屬窗框。

 


回首頁 回台鐵機車介紹
 Train Collection ©Kashiwa,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頁最佳解析度:1920*1080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意見反應 / 本網頁圖文等資料如要進行任何使用,請先詳閱資料授權條款

 

 

inserted by FC2 system